Site icon MimimiStory

【歷史有趣嗎】EP2 什麼是姓(上)|你所不知道的百家姓

歷史有趣嗎EP2什麼是姓-主圖

簡介

我們常說姓氏,你知道什麼是「姓」、什麼是「氏」?
第一個姓怎麼來的?姓是怎麼取的?從百家姓到現在有多少個姓氏?
人口最多的姓是哪些?最長的姓、最尴尬的姓、最害羞的姓、不吉利的姓、罵人的姓、恥辱的姓…

YouTube連結
各平台連結

什麼是「姓」、什麼是「氏」

事實上,“姓”和“氏”是不一樣的意思。

根據《史記》的記載,在上古的時候,“姓”主要用來區分血統,也就是說,姓不一樣的人通常不是同一個祖先。

“氏”的作用,主要用來區分同一個血統里的人,往往用地名來代表,也就是說同個祖宗同個姓之下,用氏來區分彼此。

有人說這套姓氏制度的建立,象徵了血緣貴族脫穎而出,這是華夏文明初始的第一次巨變。

第二次巨變是從春秋戰國到秦漢時代,因為禮壞樂崩,象徵地緣的「氏」比象徵血緣的「姓」來得更重要,「氏」取代了「姓」,以「氏」為「姓」,「姓」就逐漸式微,從此姓氏合一。

第一個姓氏的誕生

據傳是6500多年前,人類的始祖伏羲帶領人來到河南淮陽,繁衍生息,人們群居雜婚很難避免近親通婚。伏羲氏早早發現這個問題,於是「正姓氏,通媒妁,制嫁娶」,他規定了姓氏,制訂了婚嫁制度,教人結網捕魚、飼養牲畜,教人們烹制食物,推演出了八卦,製造武器用於戰鬥。伏羲氏姓“風”,因此“風”成為中華第一個姓氏。

姓氏怎麼取

最多的是以地點命名。

1. 國名:
如春秋戰國時期的諸侯國:齊、楚、秦、燕、韓、趙、魏、魯、晉、宋、鄭、吳、越、陳、蔡、曹、唐、宋等,皆成為常見姓。

2. 封地:
是帝王及各諸侯國國君分予同姓或異姓卿大夫的封地。其後代或生活在這些封地的人有些繼之為氏。如春秋晉國荀首采邑於智(今山西永濟市),後人便稱智氏。還有令狐、羊舌都是封地的複姓,據統計,有近200個姓氏是源自封地。

3. 居住地點:
傳說上古時代虞舜出於姚墟,便以姚為姓。春秋時代齊國公族大夫分別住在東郭、南郭、西郭、北郭,便以東郭、南郭等為姓,後來還衍生單姓的東姓、郭姓。鄭國的大夫住在西門,便以西門為姓。魯國大夫公子遂,因其家住曲阜城東門邊,人稱之東門襄仲,後人就以東門為姓。。

4. 先人的字:
出自先人的字做為姓氏的很多,據統計有五六百個,其中複姓近200個。如周平王的庶子字林開,其後代以林姓傳世。宋戴公之子公子充石,字皇父,其孫以祖父的字為氏,漢代時改皇父為皇甫。

5. 職業:
比如官職,古代有五官,即:司徒、司馬、司空、司士、司寇,他們的後代都以這些官職為姓,所以很多的複姓都是來自官名。也有一些單姓的官職或職業,單從字義上看,也可以分辨出來,比如軍人姓軍、廚師姓廚、做陶器的姓「陶」、管糧倉的姓「倉」、庫房的姓庫、做買賣的姓「賈」、屠夫姓屠、工人姓匠、占卜姓卜。

6. 賜姓改姓:
如唐朝賜給立有大功的大臣們以李姓,明朝賜以朱姓。漢文帝名劉恒,凡恒姓因避諱 改為常氏;漢明帝諱“莊”字,凡姓“莊”的都改“嚴”

7. 少數民族融合漢族帶來的姓:
慕容、宇文、呼延

8. 以物為名:
比如以動物為名,有牛馬鹿龍鳳等姓,植物的花姓、木姓。

上古時期,古姓不過幾十個,後來姓氏合一,隨著時代社會的發展,姓氏到底有多少個?大家第一個想到的是百家姓,那百家姓是怎麼來的?

百家姓的由來

《百家姓》是北宋初年錢塘的一個書生編撰,流傳在市井小民間的啟蒙讀物,他把常見的姓氏編成四字一句的韻文,像一首四言詩,方便記憶朗誦,到現在,「趙錢孫李,周吳鄭王」,大家朗朗上口。

《百家姓》的次序不是按各姓氏人口的多少排列的。據南宋學者王明清《玉照新志》記載,“趙錢孫李”排在《百家姓》之首,是因為編纂人是吳越錢塘書生,所以就用當時最重要的姓氏:1、趙氏:宋朝皇帝的姓氏,國姓。2、錢氏:是當地吳越國王錢俶的姓氏。3、孫氏:吳越國王錢俶正妃的姓氏。4、李氏:南唐國王的姓氏。而接下來的四個姓氏“周吳鄭王”都是吳越開國國王錢镠的妻子姓氏。都是當時的皇親國戚。

《百家姓》不止收錄一百個姓,收集四百一十一個姓氏,經增補到五百零四個姓,其中單姓四百四十四個,複姓六十個。

姓氏到底有多少

從北宋504個姓氏經過千年,現在大概有多少個姓氏?
根據2010年出版的《中國姓氏大辭典》一共收錄了23813個姓氏。其中,單字姓6931個,複姓和雙字姓9012個,三字姓4850個,四字姓2276個,五字姓541個,六字姓142個,七字姓39個,八字姓14個,九字姓7個,十字姓1個。有4820個註明為漢族姓氏。

姓氏排行榜

台灣前十名姓氏依序為:陳、林、黃、張、李、王、吳、劉、蔡、楊。光是前十大姓就占總人口數的52.78%,第一大姓「陳」人口數達到2,627,995人。另外,台灣前3大「複姓」則依序為:張簡、歐陽、范姜,2萬人左右,占總人口數不到0.09%。

大陸前二十大姓氏依次為“王、李、張、劉、陳、 楊、黃、趙、周、吳、徐、孫、馬、胡、朱、郭、何、羅、高、林”。前二十大姓氏的人口占比超過大陸人口的一半,常用的前100位的姓氏人口占82.1%,超過200萬人以上的姓氏有114個。

王 李 張 劉 陳——單單這五大姓人口就近4億,非常龐大的數字!
第一、二名的王姓李姓都超過1億人。
(1.王姓——占全中國漢族人口的 7.94%=105,300,000人。)
(2.李姓——占全中國漢族人口的 7.41%=101,900,000人。)

人口超過一萬的複姓僅有11個,其中前3大「複姓」是歐陽居首,超過90萬人,其次是上官,有7.5萬人,第三是皇甫,有5.3萬人。

消失的複姓

前面說過,很多複姓都是來自官名或封地,彰顯了貴族的淵源;不過,進入現代以後,早就沒有了貴族階層這個說法。而複姓跟單姓比起來,除了好聽之外,在使用上並無任何優勢。因此,不少複姓如今都紛紛改為了單姓,譬如歐陽,改成了歐或陽,而上官則變成了官。

屠門

在一些消失的複姓中,有一個聽起來極為霸氣。這個複姓便是「屠門」,聽起來十分殘暴,這個詞的意思是全家被滅門,十分不吉利;《姓氏考略》和《續通志·氏族略》中都記載這個姓氏,並注解“當以所居為氏”。意思就是取自居住地點,像之前所說比如東郭、西郭、東門、西門,屠門在古時候指的是「肉市」,所以屠門只是個地點,並沒有不吉利或特殊的含義。

這個姓在歷史上出現過2次,《漢書·王莽傳》記載中有杜陵郡人「屠門少」,《風俗通·琴到》則記述,有秦國「屠門高」。再沒有其他任何的說明。

最長的姓氏

算算看有幾個字:“魯納婁於古母遮熟多吐母苦啊德補啊喜”。
足足有17個字!
這個姓氏含義、起源信息均不詳,目前只知道出現在雲南昭通市巧家縣彜族,是個少數民族的姓氏。

最尴尬的姓

這個姓不少男人想改姓。

據古書《水經注》記載,在古代的湖北省荊州江陵一帶的漢水與沔水的南面有一條河,這條河有個非常尷尬的名字——尿河,這里還有不少的人以“尿”為姓。在現在的湖北省荊州地區,大概還有300多人以這個古老的“尿”為姓。這個尿姓聽了實在有點尷尬,聽說他們的族譜上面寫的不是「尿姓」族譜,寫的是「尿氏族譜」。

最害羞的姓氏

這個姓女人看了讀不出口,很想偷偷改姓。
這個姓氏就是睪丸的睪,所以很多女性覺得非常的害羞,組合起來的名字顯得比較尷尬。

臯陶

但是,這個姓氏的祖先乃是跟堯、舜、禹齊名的上古四大聖人之一,臯陶(音yao)。他出生於山西省臨汾市洪桐縣臯陶村,上古時期偉大的政治家、思想家、教育家,被史學界和司法界公認為中國司法鼻祖。

他被大禹封到現在的六安一帶生活,「睪」是「皋」的俗體字,他的後代有一支就姓睪。在唐朝的時候皇族李氏,還認為臯陶是他們的祖先,在唐玄宗的時期,也就是公元七百四十三年的時候李隆基還追封臯陶為德明皇帝。

目前在廣西容縣、陜西西安等地有此姓。

不吉利的姓

《左傳》記載:東周時期,召公的後代經過遷移最後定居在屍鄉(今河南省洛陽市偃師市西側),所以姓「屍」。可別小看這個姓,召公為周王室的公族,是黃帝嫡系後裔。

目前在甘肅省還有此姓。

屍佼

屍姓有個名人,屍佼(約前390年-約前330年),他是2千4百年前戰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、思想家,是先秦諸子百家之一。像老子墨子一樣,他被稱為“屍子”。

他所寫的《屍子》共20卷6萬多字,提出“四方上下曰宇,往古來今曰宙”。他的宇宙觀可以說是華夏典籍中與現代“時空”概念最好的對應。他對於空間觀、時間觀還作了進一步的論述,他一生中對於社會改革、對於哲學思想都有非常重大的貢獻。

罵人的姓

不少人看到此姓的的第一反應,肯定會聯想到罵人的話。

操姓

很多報導說這個姓在古代可是不容小覷的大姓,因為此姓氏的祖先可是曹操。
曹魏末年,司馬一族大肆迫害曹氏子孫,為了保存血脈,曹氏後人不得不改名逃亡他鄉,其中就有一部分改名為操。

但是,根據2013年覆旦大學歷史學和人類學聯合課題組發表研究報告,確定曹操家族的DNA,並據此確認操姓不是曹操後代。

會有這種說法,是起源於南北朝時期,因侯景之亂,南梁武帝蕭衍死於皇宮,蕭氏兄弟間為奪皇權相互殘殺,最終導致南梁滅亡。因為曹操在當時的聲譽極高,一批蕭氏後人為避禍(躲避於江西鄱陽)而改姓「操」,謊稱是曹操後人,此支操氏被稱為操氏正宗。

恥辱的姓

另一個也是因為侯景之亂而有的姓氏,而且非常難寫,筆劃繁多。

饕餮

《梁書·武陵王紀》記載:梁武帝蕭衍死後,第八子武陵郡王蕭紀與七兄蕭繹爭奪帝位失敗,被將軍樊猛斬殺,蕭紀的2個兒子也被餓死。新上位的梁元帝蕭繹將蕭紀父子革除宗籍,並將蕭紀族人姓氏改為「饕餮」。饕餮是傳說中的一種愛吃的兇獸,梁元帝就是在批判他們的貪婪無度。所以說“饕餮”這個姓,在最初的時候,其實是一種恥辱的標志。

有關姓氏的典故還有很多,下期繼續「什麼是姓(下)」。
先賣個關子,「沒有最尷尬,只有更尷尬」。

IG

FB

Exit mobile version