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ite icon MimimiStory

EP12一代女皇武則天(三)內政外交|HR祖師爺|四國聯軍亞洲大戰|世界三大紀功柱之首|熊貓外交第一人|自己的名字自己造

【歷史有趣嗎】EP12一代女皇武則天(三)內政外交

【歷史有趣嗎】EP12一代女皇武則天(三)內政外交|HR祖師爺|四國聯軍亞洲大戰|世界三大紀功柱之首|熊貓外交第一人|自己的名字自己造

 

簡介

她打破用人規範,倍取科舉人數,並首創武舉、殿試考試
還另闢途徑,設置檢舉箱、開辦試用制度,可以說是HR祖師爺
面對4國聯軍進逼,是戰還是逃?
篤信文字力量的武則天,最自信霸氣的體現:
自己的名字自己造!

YouTube連結

各平台連結

 

能登上帝位,除了能忍、夠狠,武則天的另一個特質是很敢用人。

廣徵天下之才

 要知道武則天與高宗共治時期,是整個唐朝版圖最大的時期,曾經東起朝鮮半島大同江以北包括百濟,西至鹹海,北到西伯利亞貝加爾湖,南至越南順化。領土面積高達1237萬平方公里,武則天要怎麼統領群臣,治理這麼龐大的國家?

尤其是自北朝以來,由士族門閥建立的官僚貴族,經過一百多年已形成牢不可破的集團,彼此往來非常講究門當戶對,隋朝楊氏、唐朝李氏都是來自關瓏世族集團。

而區區一個地位卑微的女流之輩,要怎麼對抗這些根深蒂固的世族集團?

北門學士

前面提到過,高宗33歲時就苦於風眩症,由武皇后開始代行朝政,隨著風眩頭痛日益嚴重,高宗甚至眼睛有時還看不見,48歲時高宗想把皇位禪讓給武皇后,在宰相大臣們的強烈阻攔下告停。

武皇后知道後,表面上並沒有跟這些朝廷大臣針鋒相對。聰明的她採用迂迴戰術,以她的名義招募大批文人學者修書,編纂一系列的典籍。她藉由這個理由,常召集這些學者「順便」討論朝廷的政事,藉此擬定政策方針,無形中分割了宰相大臣的權力。

意思就是:你們阻止我沒關係,我就培養自己的人馬,覺得我不行,我也不求你們、不找你們討論,讓另一批能人來治你們。

這批文人因為被特許從北邊的玄武門進入,所以被稱為“北門學士”,可以說是武天后施政問政的主力軍,也是日後讓她登上王位的智囊團。

她用文人鬥文人,啟用另一批能人分權,政治手腕可說非常高明。

倍增科舉人數

她還大開考試入選的官員人數。在武則天主政時期每年錄取的貢舉人數,比起她的前夫唐太宗貞觀年間還多了一倍以上,讓更多的平民可以晉升士族,擴大人才庫,來對抗這些長期把持朝政的世族集團。

首創殿試

在690年2月稱帝前,她還首創殿前考試,召集全國各地通過州縣科舉考試的貢士上萬人,齊聚首都洛陽,舉行連續幾天的考試,考中後再到朝廷直接殿試,通過殿前策試壓力的,才被稱為進士。

初設武舉

除了首創「殿試」,長安二年(702年),武則天首次設立“武舉”,要求每年各地推薦舉送通曉武藝的人才。

這是歷史上第一次把武科放在與進士、明經兩科同等的地位。

正月十七日,武則天命令由兵部負責武舉考試,選拔軍官。考生為年滿18歲的六品以下文武官員,還有三品以下五品以上受勛的官員子弟,畢竟五品以上的官員年紀比較大由子弟來考試。

武則天, 武舉選才圖

考試內容包括六種術科:靶射、騎射、步射、馬槍、舉重、摔角。此外對考生的相貌也有要求,要“軀幹雄偉、可以為將帥者”,還必需懂得應對進退,有勇有才。也就是說要有武功、要有外型、還得能說善道,才能當上軍官將領。

她是第一位重視軍事將才培養的君主。

除了通過考試的途徑吸收人才,她還打破制度,創新招募人才的方式。

銅匭

皇太后攝政時期,垂拱二年(686年)三月,她在宮城前設置銅匭,這是用銅鑄造的匣子,鼓勵百姓投書放進銅匭。這可以說是古代的檢舉箱!

武則天銅匭圖

銅匭分成四種,想謀求官位的投入「延恩匭」、批評朝政的投「招諫匭」、申訴冤屈的投「伸冤匭」、想建言天象軍機的就投「通玄匭」。

任何人都可以投書放入銅匭,不僅可以投履歷自我推薦,武則天藉由這個銅匭,讓朝廷了解民情,讓百姓可以抒發冤情,可以批評時政暢所欲言,這在古代政治史上非常少見,把百姓的不滿宣洩掉,讓社會可以穩定發展。

開創試官制度

即位之後,武則天最大膽最獨創的,就是推動「試官制度」。

長壽元年(692年)武則天開創了新的選官制度,試官制度。讓想做官的人進行“試職”,也就是說先給一個職位試一試,如果確實證明你這個人合適,通過試用期,就可以正式任用。

這是中國選官制度第一次重要的轉變。不管是九品以上的官吏,還是一般的老百姓,都可以通過自薦請求升官或做官,也可以由別人推薦,或地方推薦。這個“試官”被稱為“試用之官”。

我覺得這可能是由前面推動的銅匭改良而來,之前想謀求官位的人可以投入「延恩匭」自我推薦,而這個試官制度進一步完善用人的流程。

我真得太佩服武則天,居然創新這個制度。這個「試官制度」可以說非常先進,直到2千多年後的我們都在沿用。跟現代公司招聘員工一樣,可以自己投履歷自薦,也可以透過熟人或獵人頭公司推薦,如果試用期通過就可以轉正。

我沒想到,這是一千多年前由武則天開創的,居然還是由公務人員開始啟動。

她創新許多方式來招募人才,可以說是HR人力資源的祖師爺。

敢用仇人孫女

武則天用人唯才,即使是仇人後代也敢用。

在高宗時期建議廢除武皇后的宰相上官儀,後來誣陷被殺,他的孫女上官婉兒當時還在繈褓中,就跟母親鄭氏一同入宮充為宮女。上官婉兒雖然是武則天仇人的後人,但武則天看她生性聰穎,就開始重用,從宮女升為親信女官,負責皇上的誥令,這個職位相當於機要秘書,參與朝臣奏章的決斷,有「巾幗宰相」之名。

打破門閥士庶界線

武則天廣徵人才求才若渴,開創幾個延續千年的人才招募方式,擴大了選官用人的範圍。雖然難免濫竽充數,但確實召集了許多賢才能士。

這些才才庫可以說是讓武則天成為一代女皇的重要支柱,而且許多還是輔佐唐玄宗“開元之治”的名臣賢相。武周一朝號稱“君子滿朝”,婁師德、狄仁傑、姚崇、宋璟等人都是著名的武周賢臣。

武則天廣徵天下之才,人人都有機會,不再由少數舊勢力的士族集團把持,提高一般官僚平民的地位,打破士族庶人之間嚴格門第界限,把既得利益的保守力量趕出政治舞台,為唐朝社會開放和經濟發展奠下良好的基礎。

戶口激增

 內政上,武則天在“天後”時期,就主張 “勸農桑,薄賦役”。

她延攬農學家編撰了《兆人本業記》這本書,並頒發到各地州縣,規定官員根據這本指南,推廣先進的農業生產技術。朝廷對地方官員的考核,以有沒有發展農業生產作為重要指標,如果 “田疇開辟,家有余糧”者就給予獎賞;如“為政苛濫,戶口流移”者就加以懲罰。

我們從戶數統計數字就可以看出,武則天統治時期的社會概況。唐高宗永徽三年(652年)的戶數是380萬戶,到她退位為止(705年)增加到615萬戶,53年間戶數增加了61.8%,250萬戶。這是一個極高的成長率,象徵社會安定繁榮的成長。

外交上

四國聯軍

長壽元年(692年)九月,在經過休養生息之後,則天皇帝派大將王孝傑出征西北。十月,王孝傑大破吐蕃,收復龜茲、疏勒、於闐、碎葉等安西四鎮, 設安西都護府於龜茲。在朝臣一致反對的情況下,則天皇帝毅然對安西四鎮增兵三萬。這一措施使安西四鎮從此安定,直到唐玄宗時再無反覆。

但隔年(693年),吐蕃、西突厥、後突厥、室韋4國大軍聯合入侵,從東北、北面、西面全面入侵,有學者稱之為亞洲大戰。武周朝上下一片恐慌。

四國聯軍地圖

則天皇帝,並沒有像慈禧太后面對八國聯軍那樣倉皇出逃,而是沈著冷靜地應對戰爭。她派遣3位大將分頭迎戰4國聯軍王孝傑與吐蕃和西突厥聯軍作戰,武周碎葉鎮守使韓思忠與西突厥阿悉結泥熟俟斤部落及突厥施質汗、胡祿屋闕部交戰,又派李多祚同後突厥和室韋交戰。

經過一年多的交戰,694年年初武周大獲全勝。此戰中,吐蕃和西突厥傷亡人數超過7萬以上。

大周萬國頌德天樞

這場軍事上的成就使武周朝威名大振,國際聲望大幅提高,從而促使世界各國發起建造「大周萬國頌德天樞」紀念碑。

同年八月,在波斯國大酋長阿羅撼等人的號召下,由各國集資購買銅鐵、由東夷人毛婆羅設計,建造這座宏偉的紀念碑,根據《大唐新語·卷十八》是集天下銅五十萬餘斤,鐵三百三十餘萬斤鑄造而成。天樞高45.87公尺,直徑為3.6公尺,主體造型為八稜柱體,中部纏繞銅製蟠龍,獅子、麒麟圍繞,最上面托起一個直徑近9米的銅盤,4個龍人站立其中捧火珠一顆,底座是一座鐵山,周長為50公尺。 

大周萬國頌德天樞

 

於隔年(695年)四月鑄成,成為神都洛陽繼明堂、天堂之後,最著名的標的物,上面有武三思撰文,並刻有百官和各國首領的名字,武則天親自題寫上“大周萬國頌德天樞”8個大字。可以說是則天皇帝外交成就的里程碑。

熊貓外交的第一人

在外交方面,對外她一直保持開放的態度。根據日本史料記載,早在垂拱元年(685年),掌權的武太后曾贈予倭國(日本)大熊貓兩隻、毛皮七十張。她可以說是熊貓外交的第一人。

703年,日本第八次派遣唐使粟田真人,再次請求將倭國國號改為日本,武則天乃下令將「倭」(yamato)改稱「日本」,成為第一位同意正式改稱日本的皇帝。

不養獅子,不浪費糧食

武周萬歲通天元年(696年),大食(現在的阿拉伯帝國)進獻象徵帝位的獅子給武則天,宰相姚璹上書:獅子專吃肉,肉是很難得的食物,花費很多錢。陛下不養老鷹獵犬,也不捕獵,怎麼可以對野獸比對自己還好”。武則天從善如流,把獅子退回大食。

可見當時武則天的聲勢浩大,四方來儀,跟各國交流無遠弗屆,明堂天堂的落成更造就唐朝開國以來,外夷朝聖最繁盛的景象。她所葬的乾陵,樹立了61個形態各異的外國人石像,據考察那是遠道而來參加她葬禮的各國元首及使節,在交通不便的遠古年代,可謂盛況空前。

文化上

御製雅樂

除了內政外交,文化上,武則天酷愛詩歌樂舞,稱帝後出品了大量雅樂作品,對音樂文化發展有很大的貢獻。典籍中記載唐歷代帝王宮廷製作的作品共十四部,由武則天製作的就有四首,即《天授樂》《長壽樂》《鳥歌萬歲樂》《聖壽樂》等,是唐朝帝王中數量最多的,這些御製的作品傳到日本後被奉為雅樂。

除了熱愛詩歌樂舞,她特別相信文字的力量。

則天文字~

武則天在位15年建了13個年號,幾乎年年改一個,年號更換的速度讓其他帝王難以項背,她迷信語言文字能帶來改變。

熱愛文字的她精通書法。699年二月初四,武則天由洛陽赴嵩山封禪,回程時留宿於緱山升仙太子廟,一時觸景生情,武則天親自書寫2129個字的碑文,碑額“升仙太子之碑”六字,以難度極高的“飛白體”寫成。

武則天升仙太子碑, 飛白體

碑文則以行書和草書交替,歷代書法愛好者都視《升仙太子碑》為藝術珍品,被譽為「千古美文」。

武則天, 升仙太子碑

她相信文字具有力量,她覺得文字一改,就能改變一個人的一生。她經常給人家改名,比如她把王皇后的“王”改名為“蟒”(蟒蛇的蟒),把蕭淑妃的“蕭”改為“梟”(梟雄的梟),把兩位下毒的堂兄改姓“蝮”(蝮蛇的蝮)。

到最後,乾脆自己的名字自己造! 

自己的名字自己造

武則天的本名史書記載不多,到現在學者還有爭議,有主張本名武珝、武約、武明空,或字明空,或出家時法號明空…等等。世人並不清楚她的本名,武媚娘是取自唐太宗所賜,則天是取自則天大聖皇帝的尊號。

武則天在稱帝前一年689年,頒布“朕宜以曌(zhào)為名…特創製一十二字”。正式改名武“曌”。

則天文字, 瞾

曌的上半部是日月明,下半部是天空的空,取“日月當空”之意。學者普遍認為武則天自認像日、月一樣高掛天空,照耀大地,所以唸音為“照”。

根據《新唐書》及宋代《唐大詔令集》的記載,這是由鳳閣侍郎宗秦客,獻給武則天。

除了武則天所用的“曌”做為名字,另有“天、地、日、月、星、君、臣、初、載、年、正”十一個字。隨著不同的階段,陸續增加了“授、證、聖、國、人、月(另一個新字)“等字。

武則天, 則天文字

這批新字被統稱「則天文字」。則天文字到底有幾個字?如同她的本名一樣眾說紛紜,目前統計有30個寫法。有的字有2種寫法,或者因為手寫、印刷的錯誤產生變體字,從12到21字都有人主張。

直到現在有學者說,武則天是基於政治理由及愚民政策等因素,而命人改造這十幾個字,政治理由我可以理解,但愚民政策我實在有點無法理解。

我查了一下,根據電腦資訊設備公司的漢字字庫,收錄有出處的漢字共91251個,嚴格來說武則天只改了16個字左右,這怎麼就愚民了?真要愚民,不會只改這麼幾個字,比例未免也太低了吧!

這十幾個字主要是跟她的信仰和年號有關,跟歷代皇帝的登基改元一樣,改朝換代除舊布新,以樹立權威。

隨著人亡政息,武則天的去世後,這批文字失去時代意義不再被用,消失在歷史的長空之中。唯有一字尚存,我不得不佩服武則天的遠見,那就是她的名字,武曌的曌。

唯有自己的名字是歷史也改變不了。

但誰也沒想到,一千二百年後,公元1900年道士王圓箓在敦煌十七號藏經洞窟中發現5萬多卷經書,很多都是唐朝遺留下來的,其中發現失傳的佛經《大雲經疏》完整地保存了“天、地、日、月、星、君、臣、初、載、年、正”等十一個則天文字,讓則天文字重現人們的眼前,再次引起關注。

王圓箓

雖然現在則天文字除了武曌的“曌”字,其餘不再被用,但是部分則天文字卻飄洋過海傳到日本,成為日本人的人名,沿用至今。

隨著時間過去,繼承人的問題被搬上檯面,是年老的則天皇帝不得不面對的問題,而到人生的盡頭,她到底要以皇帝還是皇后的身份面對高宗?下一集,來看看則天皇帝最後的抉擇。

IG

FB

 

Exit mobile version