EP14孤單又燦爛的都鐸王朝(1)亨利七世|為錢槓上全世界|莎士比亞不屑寫他|沒錢修古堡害兒子死去|形象大反轉:愛妻寵子的專情國王

 

簡介

莎士比亞寫四世五世六世八世,就是不寫他
他是一毛不拔的鐵公雞、為攢錢不擇手段
窮到没錢修古堡 害媳婦生病兒子死去
開個法庭 讓你沒錢沒權沒人没地
為錢摃上全世界 管你貴族政敵還教宗
原來鐵漢隱藏柔情 文藝復興由他開啟

YouTube連結

各平台連結

 

談完了一代女皇武則天之後,我不禁想,能跟武則天相比的西方女王是誰?我想到的這位,是西方最有名、跟武則天一樣被翻拍最多影視作品的女王,她就是英格蘭女王伊麗莎白一世。

她是英國最受歡迎的君王,也是唯一堅持單身不婚的君王。但,要談她,就不得不從她的家族談起,這個家族一家三代五人為王,也就是赫赫有名的都鐸王朝。

亨利七世

都鐸王朝的第一位君主亨利七世,他是伊麗莎白一世女王的爺爺。我本來以為他是個無趣的君主。因為莎士比亞寫了那麼多的帝王劇,包括亨利四世、亨利五世、亨利六世、甚至他的兒子亨利八世,卻獨獨漏掉亨利七世。莎士比亞甚至寫了他的手下敗將理查三世,而亨利七世只出現在理查三世這部劇裡頭,最後才出場的配角。

我翻開一篇篇的記載,發現他的評價非常兩極。

英國19世紀知名的作家兼評論家查爾斯·狄更斯(Charles Dickens)這麼評論他:「亨利七世的確算得上能幹,他狡猾、工於心計,為了錢不擇手段」。很多人評論他貪婪吝嗇,可以說是個標準的守財奴,這是一般大眾對他的第一印象,他眼裡只有錢,是個為了斂財不擇手段的暴君。

但也有人說,他奠定都鐸王朝根基,把英格蘭從殘破不堪的中世紀推向文藝復興,為後來工業革命奠下基礎,稱讚他是個賢王。

他到底是怎麼樣一個人?

玫瑰戰爭

玫瑰戰爭

在都鐸王朝建立前,英格蘭正處於玫瑰戰爭時期(Wars of the Roses;1455年-1485年),這場打了超過三十年的內戰,是由英王愛德華三世(1327年-1377年在位)的兩個後裔—家徽是紅玫瑰的蘭卡斯特家族和家徽是白玫瑰的約克家族,兩個家族為了爭奪英格蘭王位,上演了一場血流成河的王位爭奪戰。

紅玫瑰
白玫瑰

蘭卡斯特家族的支持者主要在英格蘭的西部北部,而約克家族的支持者主要在東部南部。這場內戰最後由紅玫瑰的亨利七世打敗了白玫瑰的理查三世,並且由亨利七世與代表白玫瑰的伊麗莎白兩人的聯姻劃下句點,為了紀念這場戰爭,英格蘭以玫瑰為國花,把皇室徽章改為兩個家族紅白玫瑰結合的都鐸玫瑰,外紅內白。

都鐸玫瑰

亨利七世面對一個歷經三十年內戰摧殘的國家,他有2個棘手的問題要面對。第一,他的王位根本還不穩固。

身為紅玫瑰蘭卡斯特家族的代表,雖然他打敗了約克家族的理查三世,還娶了約克家族的伊麗莎白,看起來玫瑰戰爭已經結束,但事實上約克家族的反對派勢力仍在。1485年聖誕節他們兩人舉行婚禮,亨利七世居然在婚禮上安排12位騎士的受封儀式,並佈置了50個弓箭手,以便應對反對派的暗殺。

更重要的是歐洲各國根本不希望英格蘭的內亂結束。

約克黨人叛亂假王子事變

在亨利七世繼任為王2年後,反對派約克黨人得到法蘭德斯(現在的法國北部荷蘭比利時一帶的低地國家)的支持,集結了來自瑞士和愛爾蘭的海外雇傭兵4500人,加上本地約克黨人2千多人,總共集結8000人的反叛軍,還找了一個騙子,據說是一個法國麵包師的兒子,謊稱是約克公爵的兒子愛德華,在1487年6月起義。

1487年Stoke對戰地形圖

亨利七世召集了12000人的兵力,雙方在Stoke荒原對決,最終由亨利七世獲勝,結束了這場假愛德華事件。

隔了4年,約克黨人還不死心,這次約克黨人找了一個出身法蘭德斯的商人帕金·沃貝克,之前的假愛德華說是約克公爵的兒子,而這個帕金·沃貝克直接說自己是約克公爵理查。在蘇格蘭和勃艮第公國的支持下,1491年這個假理查舉兵叛變,雖然失敗了,在得到西歐各國的支持下,繼續作亂。先後三次入侵英格蘭,直到1497年假理查才被捕。

帕金沃貝克
帕金沃貝克

玫瑰戰爭結束後,亨利七世又足足花了12年的時間,才徹底解決約克黨人的假王子叛亂事件。這跟我之前在武則天系列中提到唐朝徐敬業叛變,找了個假太子當幌子一模一樣,中外皆然!

解決了內亂,亨利七世第2個要面對的問題,就是沒錢。

削弱貴族

在玫瑰戰爭三十期間貴族們大量戰死,至少有24個家族滅絕消失。當時的英格蘭可以說千瘡百孔、百廢待舉,最重要的是由於長期的內耗,國庫早已破產,剩下一個空殼。

亨利七世發現他根本沒什麼底氣可以賞賜給這些貴族替他辦事,有些貴族還比他有底氣。他決定削弱貴族的力量,穩固王室的根基。

亨利七世不再重用尾大不掉、對王位虎視眈眈的貴族階層,他大力啟用2種人才為他做事。

第一個就是勤奮恭謹的神職人員,神職人員比高傲的貴族要忠誠好用多了。他讓神職人員參與國家機密大事,甚至任命為財務大臣。

為了解決嚴重的財政問題,亨利七世提出一個簡單粗暴的方式:增稅,增加稅金。

直接收錢,是最快的方式。但這個千古以來最簡單方法,卻也不好用,一不小心,就會激起民怨,產生民變。

所以亨利七世決定增加的,是貴族的稅金。

莫頓的叉子

他的主張獲得了神職人員約翰莫頓大主教的大力支持。為了實現亨利七世提高稅收的計畫,約翰莫頓大主教提出一個獨特的論調,被稱為「莫頓的叉子」(Morton’s fork)。他認為:那些很少花錢的貴族一定存了很多錢,他們一定能夠負擔增稅;更不用說那些揮金如土的貴族,絕對有能力支付增加的稅金。也就是不管有錢沒錢,都有理由讓你繳稅。

約翰莫頓大主教

從此「莫頓的叉子」(Morton’s fork)更成為了有名的片語,看似讓你有2種選擇,其實是陷入兩難的困境,不管怎麼選都是殊途同歸,都會被叉住,逃不開莫頓的叉子。有人說應該稱之為「莫頓的困境」(Morton’s dilemma)。

除了勤奮恭謹的神職人員,亨利七世重用的第2種人才,是中產階級的實幹人才。

他利用中產階級人才的支持,先收回貴族擁有私人軍隊的權利,統一由王室組建軍隊,免得貴族權勢大過王室,造成威脅。但由於英格蘭財政破產,根本養不起常備軍,更不用說像西班牙、法國那樣擁有海軍,因為那些要花太多的錢,英格蘭連條船都造不起呀。

所以亨利七世只能用雇傭軍的方式,把三十年來到處作戰的流浪騎士收歸國有,一方面削弱貴族力量,穩定王權,一方面也可以解決流浪騎士的社會問題。

他還收回貴族在地方上的治安管理權,統一由王室任命的治安法官管轄,擺脫了中世紀領主的獨斷獨行,這可以說是司法警政權的的一大改革。

法律學會委員會

1495年,他首度成立了一個法律學會委員會The Council Learned in the Law)。這是由一群能幹官僚組建的獨創組織,一個極具爭議的法庭。

中世紀法庭

為什麼會有這個法庭?由於亨利七世藉由聯姻和繼承權,他除了家族原有的威爾斯領地,還可以繼承紅白玫瑰兩大家族龐大的領地,加上玫瑰戰爭混亂期間,許多貴族趁機竊佔了許多王室領地。

亨利七世5次下令收回被佔領的領地,透過法律學會委員會這個法庭,這群極有效率的官僚,以叛國罪的名義审判1348名贵族,強制貴族償還債務、歸還王室領地,還不出來的就沒收貴族的土地。這個方式讓亨利七世得以解決國庫空虛的危機。

但是,運行到最後,有人戲稱這個法庭是由律師、會計師和間諜的無情結合,不管有罪沒罪,這個法庭變成王室向貴族任意斂財的工具,大大削弱貴族的力量。這也是亨利七世最被詬病的一點。

亨利七世靠著增稅這個簡單粗暴的作法,加上不斷擴增王室管轄的領地,從貴族手上摳出資產,有效地改善了英格蘭的財務危機。

就這樣亨利七世雖然面對玫瑰戰爭的殘破局面,卻化危機為轉機,一步步地讓貴族沒錢沒權沒兵,把貴族封建力量大大地削弱,促成了都鐸王朝走向中央集權君主專制的發展。這個情況很像中國由春秋戰國時期的宗親政治,經由秦漢走向中央集權的君主專制,中國的君主專制比英格蘭早了足足1700年。

亨利七世非常看重金錢,不僅對內,對外更是如此!

《馬格納斯協定》 

前面提到玫瑰戰爭結束後,亨利七世的王位並不穩固。約克黨人發動了一連串的假愛德華、假理查事件,想要推翻他。

1494年,為了報復來自法蘭德斯的假理查帕金·沃貝克,亨利七世宣布禁止與勃艮第公國管轄的法蘭德斯之間的羊毛貿易,同時把法蘭德斯商人全部逐出英格蘭。

羊毛是英國當時出口的最大宗買賣,也是英格蘭最重要的經濟支柱,即使到現在,英國的Cashmere羊毛仍是遊客必敗商品。

這場對立搞得兩敗俱傷,讓雙方都意識到,貿易的減少對彼此都不利。2年後雙方在1496年簽署《馬格納斯協定》,免除了英國商人在法蘭德斯的賦稅,大大地增加了英國的財富。《馬格納斯協定》成為亨利在經濟方面最成功的外交成就。

挑戰教宗—明礬壟斷權

除此之外,他居然把算盤打到教宗的身上,不惜挑戰教宗的壟斷權。

明礬是當時羊毛和布料染色的化學固色劑,是紡織業的必需品。但是明礬卻只在教宗的領地義大利的托爾法這裡開採,被教宗壟斷,是一種稀缺的商品,明礬可以說是那個年代的稀土。

明礬

隨著英國經濟對羊毛生產的大量投資,亨利七世在一位義大利商人洛多維科·德拉·法瓦(Lodovico della Fava)和義大利銀行家吉羅拉莫·弗雷斯科巴爾迪(Girolamo Frescobaldi)的協助下,亨利七世改從中亞的鄂圖曼帝國進口明礬到英國,並轉賣給法蘭德斯一帶的低地國家。這個作法直接挑戰了教宗對明礬的壟斷權,使得原本稀缺高價的明礬價格下降,引起了教宗儒略二世的不滿與反對。

但對缺錢的亨利七世來說,攢錢比信仰更重要。

除了開源,他處處撙節開支,對王室的支出貫徹鐵公雞意志,不管是皇后還是臣子,每一筆費用必需登記在冊,金額精確到半便士,他還會親自檢查帳本,到現在這些帳本明細都存放在英國國家檔案館。

可以說,亨利七世為了攢錢,不惜槓上了幾千位貴族、覬覦他王位的海外政敵、和影響全歐洲的天主教教廷,他就這麼精打細算規劃每一筆支出,讓千瘡百孔的國庫轉負為正,財政收入翻了將近三倍。

政治聯姻

除了對累積金錢的執著,亨利七世還傾心於一項策略,聯姻

約克家族的伊麗莎白

亨利七世雖然在內戰中打敗了理查三世,但最後是靠著與約克家族的伊麗莎白結婚,才結束三十年的玫瑰戰爭,亨利七世的四個子女也都是政治婚姻,這是身為皇家子女不可避免的命運。

要知道那時的英格蘭在歐洲地位不高,並非主流強國,只能算是一個島國中的一部分,北部有個蘇格蘭,跟愛爾蘭。歐洲各國還不停地,都想插一腳企圖染指他的王位。

瑪格麗特·都鐸

亨利七世滿打滿算,把長女瑪格麗特嫁給蘇格蘭國王詹姆斯四世,以改善北邊蘇格蘭的關係。次女瑪麗公主嫁给了歐陸強權法國國王路易十二。

瑪麗·都鐸

1501年11月,亨利七世為15歲的長子亞瑟·都鐸迎娶西班牙公主──阿拉貢的凱薩琳,以便鞏固與另一個強國西班牙的同盟關係。但結婚後,長子亞瑟與新婚妻子凱薩琳都生重病,據推測可能是因為古堡太過老舊,沒有錢維修,罹患當時幾乎被視為絕症的肺結核,也有一說他們可能患上了當時席捲威爾斯的汗熱病,僅僅結婚四個月亞瑟就過世,而凱薩琳活了下來。

亞瑟·都鐸
阿拉貢的凱薩琳

隔年1503年2月,亨利七世的妻子也在產後和初生的女嬰接連過世,長子幼女妻子三人連續的死去,讓亨利七世深受打擊。但善於算計的他,不想放過與西班牙締盟的機會,更不想歸還豐厚的嫁妝,據說這筆嫁妝是英格蘭一年財政支出的十倍,如果是真的,可見當時的西班牙有多強、英格蘭有多麼窮。

46歲的他曾經動念乾脆自己續絃,娶兒子的遺孀17歲的凱薩琳,這是當時普遍的作法,但凱薩琳的母親覺得年齡相差太大,堅決反對便作罷。

亨利七世於是勸凱薩琳留在英格蘭,改嫁給他的二兒子,小凱薩琳6歲的次子11歲的亨利八世。凱薩琳同意了這個提議。

亨利八世

没想到,2年後1505年結婚典禮前夕,這時亨利七世已經對與西班牙結盟不感興趣,他希望西班牙那邊能再提供一次嫁妝給英格蘭,西班牙當然不同意,亨利七世乾脆取消了這場婚禮,打算重新替兒子亨利八世找到更好的一門親事,應該是看誰能給英格蘭更大的利益吧,真的是非常地會算!

形象大反轉

直到1509年52歲的亨利七世因病過世,在位24年。世人對亨利七世的刻板印象:一個為錢不擇手段、算盡一切的國王。

直到近年來,學者在翻開英國國家檔案後,才開始看到他的另一面。

亨利七世年輕時期

亨利七世看似嚴肅死板斤斤計較,非常無趣。但學者在帳本中發現,1491年他曾用不少的黃金買了一把琵琶送給女兒瑪麗,1492年買了一頭獅子送給妻子。他在人前很少表現情感,在給家人的書信中,對家人的重視與寵愛卻表露無遺。

英國歷代君主中,亨利七世是極少數沒有情婦的君王,他忠於自己的妻子,在長子、妻子過世的時候,他每次都把自己關在房間中好幾天,獨自療傷拒絕會見任何人。為了財政外交上的考量,雖然他曾動念娶媳婦凱薩琳,但在凱薩琳母親提出反對後,即使得到教宗再婚的同意,他也沒有再娶其他任何女子。一個鰥夫的國王,這在西方皇室非常少見,跟他的兒子亨利八世簡直是個對比。

原來隱藏在鐵面的背後,是不為人知的鐵漢柔情與一往情深。

就這樣,都鐸王朝在創建者亨利七世的披荊斬棘之下,結束了英格蘭中世紀時期,走向新的文藝復興時期。在他大力的開源節流,終於有了豐富的國庫,留給他兒子亨利八世揮霍的資本。

下一集來看看跟專情的父親截然不同的亨利八世,都鐸王朝的第二位君主。

IG

FB