by: 陳曉南Posted on: 2021-11-192022-08-24 6.3 原來高三化學辣麼有趣 升上高三,學校是否有什麼不同的安排?很抱歉,除了多一個暑期輔導,課程安排沒什麼太大變化,但是老師和同學的心態很明顯的不同,各科都會在早自習或多出的第八堂安排考試。 最特別的是物理化學課,雖然我們是社會組,大考確定不會考理化,但課還是照上。理化老師也知道照課本教也沒人聽,於是精彩的來了。我們在實驗室做酒釀,等過陣子發酵完成,就煮酒釀湯圓、酒釀蛋來吃,同學們吃得臉紅通通的。老師還帶我們做乳液,每人最後分到一小瓶沒有色素和香精的乳液,老師還說如果想要上色的話,可以加入桌上一小瓶色素。那時心裡直嘀咕,隨便攪一攪就行,品質實在堪憂,那時候根本不懂什麼叫無添加。早知道化學這麼有趣,不像課本那麼枯燥無味,涉及到生活的方方面面,比如食品、化妝品,應該高二或高一就讓我們玩這些,也許不少人會改唸自然組呢。 既然唸社會組,社會科課程就非常重要。導師親自主持的地理,自然不在話下,只出現在地址上的陌生路名,開始變成課本上一座座城市,每個省的省會、人口、氣候、礦產、特色、交通…一股腦兒全都背得滾瓜爛熟,空白地圖一拿來,所有的省份城市一一填上。曾想過,知道那些礦產能幹嘛,又不會去挖,了解所有的鐵路交會點能做啥,又不可能去…這些念頭,在鏡片後的犀利目光和精準的粉筆頭下,立刻消失殆盡,繼續死命的背。大概是常坐車到處跑的關係,方向感還不錯的我,背起來沒什麼太大的困難。 我們的歷史老師長得人高馬大,看起來一點也不像文科老師,上起課來更讓人不知道在上哪門課,黑板上寫的是深怕我們聽不懂的黃耆枸杞,不知情的人會以為他是男中醫。他常在課堂上談起養生之道,盡情地說完了才拿起課本坐到講台上,開始照本宣科,什麼時候聽都沒差,所以我對歷史非常沒興趣。每次拿起課本,就想到歷史老師的中醫論和填鴨式的題目,馬上意興闌珊放下課本。直到多年後,看到《明朝的那些事兒》,才知道原來歷史也可以寫得這麼有趣,教科書要是都寫成那樣,該有多好啊,不用老師教,自己就先預習完了。 另一門公民課,老師像一尊笑咪咪和藹可親的彌勒佛,難為老師教得挺賣力,但實在無法引起我太多的專注力,因為內容畢竟是現在早已不考的「國父思想」,我很難說服自己去背那些索然無味的內容。公民跟歷史一樣這也是我的一大罩門。社會科三門已去其二。有時想想自己的個性其實不太適合社會組,硬背的科目太多。但是因為對物理公式化學元素表實在沒興趣,那年代又沒有什麼資訊可以了解大學科系,只能看著科系名稱逐字自行想像,一路看下來自然組比較感興趣的只有數學和建築,不想當數學老師,而建築系只有成大和東海,台南人生地不熟不想去,私立學費貴不想唸,那就唸社會組,不管老師教得好不好,至少自己可以看得懂。 其他該上的課當然照上,高三的輔導老師是一位優雅的女老師,她總是裝扮得體大方,應該是學校裡最會穿衣打扮的老師。她教我們女性該有的自信與從容,要去了解事實而不要盲從。奇特的是,我對老師談話印象最深的,不是如何自處如何打扮,而是牛肉!大概是因為高一跟同學的初嚐牛排之旅吧。老師告誡我們,不要因為大家牛排都點三分五分熟就覺得應該這麼點,牛肉會有寄生蟲,一定不要吃生牛肉,點個全熟頂多八九分熟,千萬不要不好意思。 所以,直到現在,全家認為我廚藝唯一的罩門就是煎牛排,因為我老是會煎得過熟,試了幾次還是不行,即使告訴自己夠久了可以了,總想著再一下下…再一下下…沒辦法,誰叫我要做一個不盲從的時代女性。 記得有一次軍訓課,為了紓緩上課的情緒,教官讓我們分成兩組比賽唸課文,一組唸的時候,另一組監聽糾錯,唸的那一組第一個人唸錯了,就交給下一位繼續,不能停頓不能唸錯,最後看哪一組唸的人最少就是贏的一方。看起來似乎没什麼,但是在一個體制呆板、單向式灌輸的僵化年代,可以體會到少數老師的用心,不管是什麼課,至少調動起大家上課的情緒。 體育課也照上,校慶運動會對高三比較禮遇,不用比大隊接力了,但還是要比,項目是拔河比賽。我真心覺得學校體育老師太有才了,想出這個點子,既不用花時間練習(反正也沒有繩子讓我們練),但又讓我們活動筋骨享受參與。比賽的時候,真心覺得很有趣,既然沒怎麼練習,也就無所謂戰術,大家抓住一條繩全力以赴,不管不顧,單純專注,比完後放盡力氣的感覺真是舒爽。